紅星新聞網(記者 李慧穎)3月2日報道 “醫生護士不放棄不拋棄,才又給了我一次生命,很感動、很感謝!”3月1日上午,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,36歲的何先生(化名)即將出院。從1月9日急性心梗發作急診入院,到突發心臟驟停長達1個多小時,再到1月20日完成心室輔助裝置(人工心臟)植入,风筝电视剧在线观看經過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、胸痛中心、心臟內科、重癥醫學科、麻醉手術中心等多學科接力搶救和細心照護,何先生奇跡康復。
1月9日,原本從深圳到成都出差的何先生突發胸痛不適,后被緊急送往華西醫院急診胸痛中心。胸痛中心查看心電圖以及快速心肌標志物檢測指標后提示心梗,立即進行聯系心臟內科住院總醫師急會診,會診迅速明確診斷: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
“患者急性心梗,需要立即開通血管”。心臟內科冠心病介入值班二線何森副教授聞訊趕到,在征得家屬同意后,迅速啟動急診救治流程。何先生通過綠色通道被送入導管室,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左主干冠狀動脈完全閉塞,這也被認為是他突發心梗的根源。
正當心臟內科介入團隊決定為患者開通閉塞血管時,何先生突發心跳驟停。情勢危急,在持續胸外按壓、緊急氣管插管及不斷靜脈推注升壓藥物等搶救措施進行的同時,介入團隊行冠心病介入。王勉副教授、何森副教授在危急時刻爭分奪秒,憑借過硬的技術、扎實的基本功和沉穩的心理素質,與死神賽跑,迅速完成冠脈介入開通血管,以及主動脈球囊反搏(IABP)的植入。
血管雖然開通了,但何先生左心室跳動微弱,自主心跳無法恢復,持續胸外按壓無法停止,患者即將喪失最后的生存機會。臨危受命,重癥醫學科高級生命支持團隊進入搶救現場,體外膜肺氧合設備(ECMO)組裝、管道預充、介入引導下血管穿刺置管一氣呵成,ECMO很快成功啟動?;颊咝奶饾u恢復,生命體征趨于穩定,此時持續胸外按壓已經超過1小時。
何先生隨后轉入重癥監護(ICU)病房,重癥醫學科鄧一蕓副教授團隊同重癥護理團隊、ECMO團隊、重癥超聲團隊、呼吸治療團隊、CRRT團隊對患者全程精細化管理,精確控制ECMO支持,精心呵護患者各臟器功能,何先生的神經系統功能、呼吸功能、肝腎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。但是,由于何先生心肌受損嚴重缺氧,心臟功能無明顯改善,ECMO/IABP等生命支持設備無法撤離。若繼續維持目前治療,心臟功能可能繼續惡化,患者最終仍將走向死亡。
心臟大血管外科難治性心衰外科治療團隊安琪教授、王亞波醫生團隊接過生命接力棒?;诖才孕呐K功能的精確評估,經過多學科會診,安琪教授做出判斷:由于患者肝腎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肺部已發現兩種多重耐藥菌感染征象,全身感染呈現加重趨勢,供心獲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,且患者沒有時間成本去完成心臟移植術前匹配,心臟移植已不是最佳選擇。然而外科干預迫在眉睫,心室輔助裝置(人工心臟)或許是何先生最后的選擇,也是他唯一的選擇。
在獲取患者家屬的同意后,華西醫院醫務部、設備物資部等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迅速啟動緊急預案,完成限制性醫療高風險手術的審批手續;麻醉手術中心、體外循環等多學科醫護團隊開展詳細的術前手術方案討論。
1月20日,經過近9個小時的手術,國產心室輔助設備(人工心臟)在除夕前夜緊急植入了何先生的體內。手術過程順利,術后即刻撤離了ECMO/IABP等生命支持設備。此后又在重癥醫學科(ICU)、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、感染性疾病中心、血液內科、神經內科、臨床營養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下,何先生歷經數次波折,終于轉危為安、順利出院。
何先生出院后,心臟大血管外科將安排專人隨訪,通過延續性護理督促患者定期服藥、測量體重、匯報每日健康狀態;同時,通過新型5G遠程實時測量設備,對患者心率、血壓、人工心臟工作參數進行實時監測,對患者的術后院外護理進行全方位照看。
安琪教授表示,患者奇跡康復,得益于多學科團隊的無縫銜接、默契合作。人工心臟是延續終末期生命、改善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與有效手段,它不僅讓生命得以延續,也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。截至目前,心臟大血管外科已先后為8位患者植入了人工心臟,风筝电视剧在线观看也有患者從人工心臟過渡到心臟移植的患者,術后隨訪,患者情況良好。